起航:开天辟地的历史裂变
时间:2022-02-26 08:29:13 | 作者:小编
2021年注定是一个值得中国共产人铭记的年份,也注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华儿女,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节点。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历史交汇点上,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。
从1921到2021,中国共产党走过整整一百年的历程。这是用鲜血、汗水、泪水、勇气、智慧、力量写就的百年,这是筚路蓝缕、披荆斩棘、艰苦创业、砥砺前行、充满艰辛的百年,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、挫折后毅然奋起、探索中收获成果、失误后拨乱反正、转折中开创新局、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。
历史的宏大开篇,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。穿越岁月的场合,循着历史的足迹,我们回到1921年7月23日,浙江嘉兴南湖那艘毫不起眼的红船上——党的一大成功召开的地方。在这里,中国共产党正式的建立,诞生在烟雨苍茫的小船中,但当年谁又能想到,这小船有一天会成为红船,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动力和希望?毛泽东主席后来感叹说:“中国产生了共产党,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。”在南湖这个小船上的会议,成为整个中国命运的转折点,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,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,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。中国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,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,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。
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,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,扣动着直指苍穹的步枪的扳机,打响了石破天惊的第一枪——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正中,这座名为《石破天惊》的圆雕,向世人生动展现着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: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、坚持革命,冲破白色恐怖,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!
面对中华民族处在积贫积弱、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,中国人民处在饥寒交迫、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,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、背叛人民,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,中国革命命悬一线。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,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,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,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,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,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。
1927年8月1日,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,贺龙、叶挺、朱德、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,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。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战斗,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。南昌城头的枪声,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,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,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。
自那时起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,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、求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独立、谋复兴的历史洪流,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。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,一路披荆斩棘,付出巨大牺牲,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,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。
中国的山很多,但没有哪一座山像井冈山那样,跟一个执政党的命运、一个国家的命运、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。这里的山山水水,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;这里的一草一木,溅洒过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。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,留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。
1927年10月,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江西宁冈县茅坪,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,开辟了“以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”的革命道路。从此,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,被誉为“中国革命的摇篮”和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”。
1928年3月,国民党军日益紧逼,地主武装疯狂反扑,起义军腹背受敌。乍暖还寒时节,起义军生死存亡之际,朱德、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井冈山转移,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,从此工农革命军转危为安,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。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,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,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,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,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。
在这里,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实践;在这里,见证了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、血脉相连优良作风的养成;在这里,见证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孕育与形成。
坚定执着追理想、实事求是闯新路、艰苦奋斗攻难关、依靠群众求胜利。踏上新征程,奋进新时代,党的历史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滋养、力量源泉。回看走过的路、远眺前行的路,民航人将永葆初心,勇担使命,更加蹄疾步稳,笃力前行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创造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辉业绩。